幫助不上學的孩子  母親先上一堂情緒管理

記者 彭米樂/新竹報導

    傳統教育裡父母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無形中承載著巨大的壓力。明新科大休閒系洪副教授的女兒涵真原本是個乖巧懂事、自動自發、功課很好,完全不需要家長擔心的孩子。但在國二那年因課業壓力大,曾經一度完全不去學校上學。面對這種情形,洪副教授一開始很焦慮,慢慢學會改變自己的想法,用「心」去聽女兒內心真正的聲音,成功協助女兒找回學習的動力,練就一套陪伴孩子學習的功夫。

    涵真一向乖巧懂事,早上自己起床、寫功課、準備考試,完全不讓人擔心。洪副教授原以為可以順利的看著女兒考上高中、上大學。可是女兒在國二那一年遇到了困難,在數學、理化的課業上出現瓶頸。有一次女兒退步到70幾分。當時看到這成績,洪副教授有些生氣與失望,但仍覺得尚可接受,認為「再認真點多做些題目,應該就可以考好了!」因此也沒給女兒多一些安慰和鼓勵。沒想到接下來女兒卻接連幾次考試都不理想,到了國二下學期,更出現不及格的成績。

    洪副教授心急如焚,回想自己求學過程中從來沒太大問題,因此想用自己的求學經驗教導女兒;但女兒不但沒接受,情況反而更嚴重,不只數學、理化成績不理想,還開始抱怨台灣考試制度、抱怨整個世界,最後完全不去上學。

    洪副教授在慌亂之下突然有個念頭:「我該好好的練功,把心安定下來。」並決定帶女兒一起到太極門練功。母女一起修身練氣、平穩情緒。

    「你要去看那看不到的,聽那聽不到的。」在練功過程中,師父的一句話讓洪副教授想通了,若要了解為什麼女兒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一定要去找到那個看不到的真正原因」。於是她開始去傾聽女兒內心的聲音。

    洪副教授驚訝地發現,只要女兒開始抱怨,表示她心情正處於緊張狀態。其實女兒很認真在學習,只是太害怕成績不理想,常緊張到無法把考卷寫完。然而她不敢讓媽媽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就用抱怨考試制度來當作表面的藉口。其實她心中真正想的是:「我想要考好,我想要回到以前那個成績好的自己。」

    在這期間,女兒開始大量寫小說、寫歌,做勞作作品。原先洪副教授以為女兒在「擺爛」,但當她願意去聽女兒內心真正的聲音時,發現原來這都是女兒紓壓的方式。她開始鼓勵女兒好好的寫作,並且認真地去看每一個女兒的作品。她發現,每個作品裡都反應出女兒內心的害怕、擔心與焦慮。讓孩子以自己的紓壓方式紓壓,孩子就能找到自己突破困難的力量。

    「我一定要當個能夠接得住女兒情緒的媽媽!當她每次倒情緒垃圾時,我就接住、幫她丟掉。」洪副教授心想默默下定了決心。漸漸地,每當女兒抱怨完、紓壓完後,就主動去讀數學、物理,洪副教授也會再次鼓勵女兒:「有什麼困難一定要講,媽媽一定會幫助你的。」同時,鼓勵女兒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漸漸地,女兒能回學校上課,願意面對數學、物理,成績也慢慢恢復。

    整個過程乍看像是女兒學習上的問題,但洪副教授體會到母親是否能處理好自我的情緒,是協助孩子走過挫折的重要力量,「我覺得練氣養身能讓我穩定情緒,有能量去接收女兒的情緒垃圾;有師父的引導,師兄、師姊的陪伴,情緒穩定後,就有智慧找到女兒問題的真正原因,採取正確處理方式,成功解決問題。」她也深刻體會到,孩子遇到狀況時,父母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焦慮與擔心,才能真正接近孩子了解孩子,協助孩子找到突破困難的力量;否則只是把自己的焦慮壓在受挫的孩子身上,孩子就再也沒有氣力爬起來。 

圖說明新科大休閒系洪副教授()與女兒涵真。

 

arrow
arrow

    Brook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