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超徵是投資環境惡化、資金外逃的元凶

《法稅真改革 良心救台灣(七十一)》

記者王馨莉/綜合報導

媒體報導根據央行統計,金融帳連續32季淨流出,史上最長,累計金額11.57兆元,大約是台灣5年的稅收總額。資金外逃反映出國內投資環境加速惡化,也照出政府財稅制度問題逼走投資,然而財政部卻仍連續四年超徵五千多億元。2018年8月25日週六上午8:30,中視神氣家族《法稅真改革 良心救台灣(七十一)》節目中,學者專家分析連年超徵如何而來?是否牽涉政府的違法?預算編列短估對國家社會造成怎樣不可逆的傷害?歡迎大家一起收看,共同監督政府走上正道,太極門網站www.taijimen.org同步播出。

    蔣瑞琴律師表示,財政部四年超徵共五千億多元,引起社會熱烈討論,不但公共政策平台有提案,超徵的錢應還給人民,立委也對此議題質詢財政部長。根據財政部的說法,超徵的原因可能是經濟、法律或稅制的變動、強化逃漏稽徵,或是短估。蔣瑞琴質疑,近幾年經濟成長都低於預期,而法律、稅制從修正到施行有一段期間,是可預期的,都不是造成超徵的原因。她指出,強化逃漏稽徵和惡意課稅只一線之隔,並引用立委盧秀燕長期以來接受人民的陳情,曾舉出從2005年到2007年超徵一半以上來自查稅,高達數百億元,這就是惡意查稅。惡意的超徵涉嫌違反刑法第129條違法徵收罪。

    蔣瑞琴律師指出,如果是國稅局或財政部所稱是短估造成超徵,算錯一兩年就要趕快檢討改善,怎會連續十幾年都一直鉅額短估呢?依據2017年中央及地方預算籌編原則,籌編預算時應參酌前年已經出來的決算數,但是2017年所編的預算數,竟比2015年的決算數少了4百多億元,這是刻意的短估!稅務機關故意短估操作,再把超徵當作重大政績,還享獎金制度,這對國家重大建設、社會福利及還債等重要資源的分配產生巨大影響,使重大施政因而無法施行,影響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傷害。如果是故意短估,國稅局、財政部及審計機關的人員,都違反了公務員服務法和預算法,甚至有圖利他人及自己的問題,這些瀆職違法行為,監察院應該主動調查。

    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之一、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指出,法稅改革聯盟近期在全國宣揚「超徵還民」理念,財政部4月20日在「超額徵收之稅款-歸還於民」協作會議上改口超徵是短估。從2004年以來,財政部一直都說是超徵,從來没有講過是短估,也無法舉出預算短估的證據,現在改口說是短估,有無涉及變造事實?在公開場合代表官方偽造事實,構成偽證罪,是公務員犯罪,檢察署要抓。

    台灣北社理事陳逸南表示,超徵叫做國家犯罪。他引述曾任法官的真理大學財經學院法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林燦都道出的「不能說的秘密」,以前的財務法庭法官,包括法官、書記官及相關人員都有分到國稅局給的獎金,這是國家犯罪拿來分。預算法、決算法,還有很多法,人民要讀一讀,因為人民懂得越多,官員就不敢超徵。國稅局官員為了業績,要廠商補稅,不然就來談,若是惡意徵稅,人民一定要反抗,不能再沉默,該站出時就應該站出來。

    中華人權協會理事蔡靜玫律師表示,超徵的來源是什麼?超徵來源合不合法?她以長期協助企業處理許多稅務案件舉例,有公司提供健康檢查福利措施,國稅局卻認為健康檢查費用是員工所得,除了罰公司錢,還要員工補稅,造成勞資糾紛。有公司員工開自己的車出差,公司預付油資,國稅局卻認為這是員工薪資,對員工開補稅單。傳統電視機要課貨物稅,而液晶螢幕屬於電腦周邊產品免課貨物稅,國稅局突然發函經濟部詢問液晶螢幕可不可當電視使用,經濟部回函視訊盒裝在裡面可當電視使用,國稅局就只憑這個函就說要課貨物稅,當時很多家台灣產製公司真的很驚嚇,一補就補高達兩、三億元的稅金。

    蔡靜玫指出,企業無法預估稅制的確定性,動不動就要補徵稅,很多企業就往國外去投資,不想再留在台灣,因為不確定性實在太大了。稅制影響整個台灣的經濟,現在台灣環境真的很嚴峻,企業不想來投資就是這個問題,蔡靜玫呼籲政府單位是心態問題,一個念頭願意改變往正的方向,台灣就整個改變,就起飛了。

圖一:蔣瑞琴指出,稅務機關故意短估操作,再把超徵當作重大政績,還享獎金制度,這對國家重大建設、社會福利及還債等重要資源的分配產生巨大影響,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傷害。

圖二:陳逸南表示,超徵叫做國家犯罪。若是惡意徵稅,人民一定要反抗,不能再沉默,該站出時就應該站出來。

圖三:蔡靜玫指出,企業無法預估稅制的確定性,動不動就要補徵稅,很多企業就往國外去投資,不想再留在台灣,因為不確定性實在太大了

arrow
arrow

    Brook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